当今的时代,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整体灵魂和品格的象征,还是一个地区独特的资源和名片。一个缺少文化底蕴的城市,也就缺少了韵味、特色、个性和魅力。贾汪历史悠久,区位环境独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地方特色文化的孕育、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贾汪区在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加速全面融入主城区,建设城市副中心进程的同时,强力实施“文化名区”战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路径,围绕建设“红色魅力贾汪”的文化主线,依托境内近代革命战争遗存丰富的资源优势,紧扣革命战争主题,努力培植红色文化元素,把历史和人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富有贾汪特色的“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把贾汪打造成特质鲜明的区域性红色文化基地。
一、深度挖掘整合战争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贾汪是革命老区,境内近代革命战争遗存十分丰富。一方面,贾汪区在做好对红色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对培育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红色魅力贾汪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围绕打造全区三大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板块,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工作。
(一)打造运河支队抗日战争文化板块。运河支队是抗日战争中活跃在苏鲁边界、运河两岸的一支著名抗日武装,隶属于八路军115师,为罗荣桓政委亲自命名。1940年1月,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正式成立,队伍最多时达3000余人。自运河支队成立至1945年抗战胜利,在胡大勋支队长的领导下,他们以贾汪为中心,南借运河之利,北凭黄邱套之险,血染疆场,奋勇杀敌,共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完成了护送刘少奇、陈毅等中央首长的任务,并掩护1000多人经过秘密交通线到达延安,先后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3000多人,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运河支队被罗荣桓政委誉为“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部队,陈毅赞称:“运河支队可以写成一部大书。”为纪念运河支队的丰功伟绩,1985年7月,贾汪区在人民公园“日月亭”内,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正面碑文为原国务委员张爱萍上将题写,背面碑文为原运河支队政委、山东省军区副政委童邱龙少将题写,“日月亭”匾额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
(二)打造淮海战役佩剑将军起义文化板块。贾汪曾是佩剑将军起义的主战场。“佩剑将军”张克侠起义旧址座落在原徐州矿务集团韩桥矿夏桥井内。1929年5月,中共贾汪煤矿特别支部成立。从此,贾汪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蒋介石为阻扰人民解放军南下,拱卫南京和上海,于1947年3月,在徐州成立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其第三绥靖区指挥部亦设在贾汪。为彻底消灭长江以北的顽敌,迅速解放全中国,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迅速发起了淮海战役。1948年11月8日,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洋两位将军在贾汪矿区率59军、77军的23000多人举行了著名的贾汪起义,宣告贾汪解放,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建了首功。
(三)打造第三野战军解放战争文化板块。贾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所在地。1949年初,结束了淮海战役的华东野战军驻徐州一带休整。1、2月间,华东野战军前委在贾汪团结小学召开了两次前委扩大会议,一方面对淮海战役进行总结并休整部队,另一方面研究部署下一步渡江战役的作战计划。会议的会场就在团结小学那栋红色二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里。2月9日,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兼第二政委,第一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下辖4个兵团、15个军、2个纵队,共58万余人,前线指挥部亦设在贾汪。所以,团结小学的这栋二层红楼,从此成为第三野战军成立的第一个坚实的见证。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现仍完整地保存在贾汪区团结小学院内,楼前立有纪念碑。1991年10月,徐州市人民政府将该旧址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加强红色文化载体建设,提升红色贾汪影响力
为把战争遗存转化为优势文化资源,打造贾汪红色文化品牌,贾汪区高标准做好红色文化品牌的创意策划工作,采取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断推进红色文化载体建设,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着力提升红色贾汪的影响力,把文化的正能量和反哺作用转化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硬实力。
(一)建设运河支队抗日战争纪念馆。2010年初,由江苏省政协委员、徐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徐州市知名民营企业 家胡大贵 先生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建设“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运河支队活动地——贾汪区江庄镇卧龙泉生态园,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展馆分为13个部分。2010年年底纪念馆竣工开馆。
在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的筹建过程中,该馆已陆续收集到一些运河支队珍贵文物。其中有原运河支队副政委,后任山东省军区顾问的童邱龙,在运河支队战斗期间使用过的铁皮文件箱、马褡等。还有抗战期间运河支队将士在贾汪地区缴获的4张日军印制的军事地图,一直由童邱龙收藏。2008年,童邱龙逝世后,其夫人单小璜捐赠给武汉市博物馆。听说徐州创办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 单小璜 女士从中协调,武汉市博物馆转赠其中一张军事地图。
纪念馆建成后,又陆续接收了一批运河支队抗日期间文物展品,同时,还策划编写了《运河之队纪念馆》文本。
(二)建设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2010年6月,徐州市著名民营企业 家王化健 先生在大洞山风景区内投资建设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规划面积1500余亩,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目前,基地的场地平整、道路铺设工程已完工,其他各项工程正有序推进。届时,我区将再添一处文化胜境。
(三)建设贾汪北山军事主题公园。贾汪区把原人民公园进行功能和景观改造,规划建设冷兵器展览馆、运河支队烈士陵园、军事题材影视放映馆,打造苏北第一家军事主题公园。目前,该园各项工程建设已基本告罄,即将开园迎客。
(四)规划拍摄革命题材影视剧。一是筹拍30集电视连续剧《运河支队》。该剧主要以运河支队顽强抗击日寇为背景,以粉碎日寇的“樱花计划”为主线,以运河岸边的贾汪地区为情报战的主要场所,记述了贾汪儿女和贾汪煤矿工人配合运河支队与日伪顽强斗争的故事,展示了一幅血与火交织的悲壮画面。二是拍摄12集动画连续剧《特别烈士大红马》。该剧是依据运河支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史料记载,运河支队第一任支队长是孙伯龙,他有一匹神奇的战马——大红马,是农民徐继平献给他的,伴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在毛楼战斗中,孙伯龙壮烈牺牲,大红马也被敌人炮火轰散,不幸落入敌手。鬼子争相骑马,但均摔伤。后又把大红马献给鬼子军官,但大红马不让靠近,并开始绝食。鬼子军官用坐骑大黄马与大红马决斗,被大红马战败。鬼子遂恼羞成怒,大红马被鬼子射杀。大红马因此被称为运河支队的“无言战友”、“特别烈士”、“忠烈战马”。
三、发展红色旅游,提高红色魅力贾汪的知名度。
贾汪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实际,以运河支队纪念馆、大洞山军事影视基地、北山军事主题公园、第三绥靖区指挥部旧址、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运河支队纪念碑为载体,以运河支队抗日斗争、贾汪起义、淮海战役为内容,通过现场追忆和影视观看,再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镜头,缅怀革命先烈不朽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把贾汪打造成区域性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胜地,把贾汪建设成独具特色的红色魅力小城。
上一篇: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农工党徐州市委会调研乡村医生培训需求 |